【AI市場洞察】為何Meta以143億美元併購入股矽谷獨角獸Scale AI,並從中挖角天才創辦人加入其AI 核心團隊?

10/10/2025

於今年6月時,Meta 宣布對 AI 資料基礎平台公司 Scale AI 投資約 14.3 億美元,取得其 49% 股權,並同時揚言招募 Scale 的創辦人 Alexandr Wang 加入 Meta 的「超智能(Superintelligence / AGI)」團隊,令科技業界震動。Meta 此舉被普遍視為其對 AI 未來戰略的重大下注:不僅是進一步整合資料與模型能力,更是要藉由人才與平台打造差異化優勢。

為什麼 Meta 要「挖角」這位年僅 28 歲的創業新星?他本人有什麼獨特背景?Scale AI 在 AI 系統供應鏈中的角色為何?Meta 此次舉動背後的策略意圖與風險又在哪?本篇新聞稿將深入解析這些問題。 

第一章:Alexandr Wang 的背景與成長軌跡

出生與家庭背景

Alexandr Wang 生於 1997 年 1 月,在美國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出生。他父母是來自中國的移民,兩人皆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從事物理研究工作。Wang 曾到麻省理工學院(MIT)就讀一段時間,主修數學與計算機科學領域。但在大學一年級時,他選擇輟學並創業。在那之前,他在青少年時期就已先後在金融科技公司 Addepar 擔任軟體工程師,與問答平台 Quora 擔任程式開發角色,累積早期工程與產品經驗。

創業與成就

2016 年,Alexandr與 Lucy Guo 共同創立 Scale AI,當時 Wang 年約 19 歲。在創業之後,Wang 擔任公司 CEO 並領導其從資料標註起家,逐步拓展至模型評估與 AI 資料平台角色。之後Scale AI 的估值迅速攀升。2024 年之前,公司曾被報導估值 73 億美元,使 Wang 一度成為全世界最年輕的白手起家億萬富翁。根據 Forbes,截至 2025 年,Wang 持有 Scale 約 14% 股權,其身價估算約為 36 億美元。

除了商業成就以外,Wang 在 AI 政策圈也非常具有影響力。他曾於 2023 年出席美國國會聽證,就政府採用 AI 所面臨的挑戰與機會發言。他也曾被納入科技圈多個年度人物榜單,包括 Forbes 30 Under 30、Time 的 AI 榜單等。

Image Credit : Scale AI
Image Credit : Scale AI

第二章:Scale AI 是什麼公司?

公司起源與演進

Scale AI 成立於 2016 年。該公司在創始初期主要聚焦於資料標註 (annotation / labeling) 業務,幫助機器學習團隊把原始資料(如圖片、影片、文字、語音)標上正確標籤、分類或關聯資訊,使其能用於訓練 AI 模型。此後,Scale 擴展其能力至模型評估 (evaluation)、質量控制 (quality control)、錯誤分析 (error analysis),乃至更高階的資料平台與 agent 支援服務。Scale 在AI供應鏈中扮演的腳色為為「AI 資料平台」或「資料乾燥廠 (data foundry)」,提供企業從資料到模型的整體過程的品質優化, 進而加快模型訓練的成效與演進。這也是為什麼市場將Scale AI是為AI領域的加速器,並且OpenAI, Tesla, Facebook…等AI龍頭均為Scale AI的客戶。

此外Scale AI 也承接了政府 / 國防合約,例如與美國政府機構(如五角大廈、國防部)進行大語言模型的安全性測試與評估。這一點顯示其資料能力已不僅局限於商業 AI,而深入國家安全層面。

服務、產品與核心能力

Scale AI 的核心產品與服務可整理為以下幾類:

  1. 資料標註與註釋 (Labeling / Annotation Services)
    這是其最基礎且關鍵的能力。Scale 提供平台工具與流程支援,包括人工標註、半自動工具輔助、標註員管理、品質檢查。這些服務涵蓋影像 (object detection, segmentation)、語音辨識、文字分類、關鍵字提取、連接上下文語意等多種標註形式。

  2. 模型評估與驗證 (Model Evaluation / Testing / Validation)
    在 AI 模型訓練完成後,需要在真實或模擬情境中驗證其效果、偵錯、檢查偏差 (bias)、可解釋性 (explainability)、邊界條件等。Scale 提供這些評估與驗證流程,幫助客戶評估模型是否安全、穩定與可靠。

  3. 資料平台與基礎設施 (Data Infrastructure, Pipelines, Tooling)
    Scale 不僅做標註,也提供資料管道 (pipelines)、資料治理 (governance)、模型與資料資產管理、可重用資料資源庫 (data catalog) 等基礎設施支持,讓 AI 開發團隊能更有效地管理從資料到模型的生命週期。

  4. 特殊應用 / 客製化服務
    對於較複雜、跨模態、或特定行業需求 (如自動駕駛、醫療、空間辨識等),Scale 提供客製化的資料整合、訓練流程設計支援、策略諮詢或 AI agent 開發支援。

第三章:Meta 為什麼要挖角 Wang?動機與戰略意圖

Meta 此次大規模投資並同時從 Scale 招募其創辦人(與部分團隊)加入,背後含有多重戰略考量。我們逐一分析。

強化資料能力與平台整合

對於想要打造完整 AI 平台的公司而言,僅有模型能力是不夠的。從資料標註、資料治理、模型評估到部署,是一條完整供應鏈。Meta 長期在模型與平台(如 Llama、元宇宙應用、社群工具)上投入,但在資料階段能力尚有缺口。透過引入 Wang 與融合 Scale 的能力,Meta 可望構建從資料到模型的端到端整合平台,提升內部效率並降低對第三方資料供應商的依賴。


組織轉型與策略領導力

Meta 在 AI 領域屢遭延誤與人力流失問題,許多內部人士與媒體質疑其 AI 戰略節奏。此外,原先的團隊領導階層頻繁換帥與低落的團隊動能也遭人詬病。 招募 Wang 可以被視為一次「組織注入新能量」的信號,表達馬克左伯格渴望重整 AI 團隊、加速超智能部署的意圖。媒體報導中提到,Meta 將其納入其新成立的 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將 AI 模組統整、策略升級 

Wang 不只是技術創業者,更在 AI 政策圈、人脈網絡與資料平台生態具有資源。他被許多媒體視為一代 AI 新星,具備領導大型資料平台與生態協作的能力。Meta 若能將他納為自己的 AI 部門中樞角色,可望提升內部 AI 團隊的領導力與競爭勢能,尤其在與 OpenAI、Google 等競爭時。


併購與投資策略延伸

Meta 投資 Scale AI 的目的不僅在於股權與資料服務結合,更可能透過這筆併購/投資與人才挖角策略,深度整合 Scale 的能力到自家產品線。Scale 接下來可能在 Meta 生態中扮演重要角色,如為其內部模型提供資料管道、評估能力、品質控制等支援。這種模式類似科技公司透過「戰略投資+人才融合」的模式將某關鍵平台能力快速納入自有平台體系。



Meta 招募 Scale AI 創辦人 Alexandr Wang 與併購/投資 Scale AI,本質是一項跨層級、跨平台的策略佈局。透過這一動作,Meta 不僅希望在 AI 模型層面追趕對手,更企圖在資料供應鏈、模型評估與資料整合能力上築起競爭壁壘。若操作成功,Meta 有望在 AI 生態中構建更完整、可控的「資料 + 模型 + 平台」鏈條。

但這條路並不輕鬆。客戶信任、團隊整合、文化適應、監管審查與期待落差等風險,都是 Meta 必須精細規劃與管理的關鍵因素。未來幾個月的進展將極具觀察價值:Wang 在 Meta 的具體職責為何?Scale 是否保持足夠中立吸引其他 AI 客戶?其它 AI 公司是否對這筆挖角動作做出反制?監管機構是否介入審查?這些問題將可能左右未來 AI 生態版圖的變動方向。